走進雙柏縣安龍堡鄉青香樹村委會的灑沖點小集鎮,一條寬闊整潔的柏油路兩邊,郁郁蔥蔥的青香樹正迎風擺動,一幢幢紅黃相間的彝家新農宅里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冬早蔬菜基地煥發著無限生機與活力,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土肥水美、炊煙裊裊、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畫卷。
青香樹村委會位于安龍堡鄉東南方,距鄉政府57公里,距縣城147公里,海拔900米,年平均氣溫20.1℃。全村面積39.3平方公里,轄8個自然村198戶756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204人,村民以種植烤煙、水稻、玉米、冬早蔬菜、青棗,發展畜牧養殖和務工收入為主。至2009年,村委會所轄的灑沖點村,到鄉、進村和村內主干道都還是未硬化的土路,村里無公廁、無污水排放溝,全村20戶彝族群眾僅有2戶居住在磚木結構的自建房里,其余18戶居住在低矮的土掌房中,產業薄弱、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人煙稀少、垃圾亂扔,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簡陋而落后。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雙柏縣委政府用心謀劃、用智推進、用力保障、用情幫扶,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在充分考察研究青香樹村的實際情況后,瞄準灑沖點一帶具有海拔低、水充沛、光熱足、耕地廣的特點,充分挖掘其在發展冬早蔬菜種植和畜牧養殖業方面前景廣闊的優勢,于2016年實施青香樹村灑沖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同步啟動農危改項目徹底消除C、D級危房。為使搬遷群眾“穩得住、有發展、能脫貧、會致富”,縣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群眾的就醫、入學、文化和產業發展,持續加強搬遷安置點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滬滇扶貧項目完善公共服務,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用心用情引進企業發展促進務工就業,讓灑沖點小集鎮實現了從“荒涼、落后、貧窮”到“宜居、文明、富裕”的美麗蛻變。
易地搬遷順利推進,群眾實現安居樂業
2018年底,灑沖點小集鎮共搬遷安置農戶91戶3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181人,同步搬遷戶45戶196人,農危改項目3戶9人。實施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供水、道路、照明等基礎配套設施項目,新建小學、籃球場、鄉村舞臺、垃圾處理房,架設新的飲水管道,安裝太陽能路燈,在道路兩旁栽種青香樹美化環境。隨著生活超市、賓館、餐館、KTV、農用物資店的開門營業,群眾的生活更加便利、條件極大改善,易地搬遷讓群眾挪出“窮窩”、找到“活路”。
滬滇幫扶成效顯著,公共服務逐步完善
灑沖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自2017年開始實施滬滇扶貧項目,項目規劃總投資2753.18萬元,投入滬滇協作資金800萬元,新建村衛生室、村文化活動室,實施集鎮道路硬化、公廁、垃圾房、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項目;為發揮好產業帶動脫貧的作用,與雙柏山鄉養牛有限公司和雙柏益新農業有限公司簽訂資產收益扶貧合作協議,實施蔬果冷庫建設、特色冬早蔬菜種植、突尼斯軟籽石榴種植、滇中黃牛養殖場4個產業扶貧項目,通過與全村51戶貧困戶建立利益鏈接機制,2018年至2020年,每年貧困戶的戶均資產收益不低于5000元。同時,企業用工優先聘用貧困戶,確保貧困群眾收入穩定。在上海嘉定區的傾情幫扶下,青香樹村198戶農戶解決了看病、出行、文化素質提升等困難,帶動了灑沖點小集鎮建設和青香樹村委會、小學的整體搬遷,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改善了醫療衛生服務、方便了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實現了貧困群眾的可持續增收,讓群眾換上了新“活法”。
產業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增收致富
將青香樹村的土地、光熱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按照“高海拔種糧煙藥材、中海拔種青貯、低海拔種冬早蔬菜”的產業發展規劃,組織群眾發展烤煙、黃精、青貯包谷、玫瑰茄和冬早蔬菜種植,同時發展滇中黃牛、黑山羊養殖。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已突破1萬元以上,產業發展成為當地群眾持續增收、穩健脫貧的源頭“活水”。
招商引資盤活資源,帶動就業實現共贏
引進雙柏山鄉養牛、益新農業、云滇農業、澳森農林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落戶青香樹村,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流轉1000余畝土地發展沃柑、紅提、陽光玫瑰葡萄等熱帶水果和小米椒、西紅柿、姜柄瓜、夾豆等冬早蔬菜種植,以及滇中黃牛等特色養殖,形成了雙柏縣最南端少數民族聚集區產業發展熱潮,帶動全村100余人就近就業,人年均務工收入達15000元以上,群眾實現了“收著地租在家門口務工”的愿望。
群眾的持續增收帶來了當地交易市場的活躍與火熱,隨著群眾的搬遷入住,灑沖點小集鎮這一安龍堡鄉新建的特色集鎮水到渠成。自2018年12月3日開街以來,灑沖點小集鎮每隔5天就迎來一次熱熱鬧鬧的趕集日,過上好日子的彝家群眾都會自發的圍到一起,彈起四弦、舞起花鼓、跳起歡快的“大彝樂”,從各地來到這里趕集的人們紛紛融入這活躍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氛圍中,體驗著彝家人火一樣的熱情,攜手踏上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文案丨來源筑泓/網絡(侵刪)
圖片丨來源筑泓/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