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莊新面貌。劉成龍 攝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提升村容村貌為重點,加大“一水兩污”治理力度,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把廣大農村建設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
我市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組收集、村(鎮)轉運、鎮(片區)處理”“源頭減量、就近就地處理”等多種模式,加大農村垃圾治理力度,建立村莊保潔和垃圾清運收費制度,努力實現村莊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處理。
我市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全力實現旅游特色型、美麗宜居型村莊以及牛欄江流域流經村莊、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我市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在鄉(鎮)政府和村委會所在地公廁建設全覆蓋的基礎上,逐步消除旱廁,并結合實際,改造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或水沖式廁所。加快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建設,推廣水沖式衛生廁所改造模式,同步實施廁所糞污治理。以“水沖廁+裝配式三格化糞池+資源化利用”方式為主,推進廁所革命,努力實現鄉(鎮)政府和村委會所在地消除旱廁。
我市著力提升村容村貌,緊扣旅游特色型、美麗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潔型5種村莊類型和“百村樣板、千村推動、萬村整治”目標,著力整治村莊公共空間,提升農村建筑風貌。開展農村違法建筑治理、田園建筑示范,推動具有地域特點、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農村建筑整治、建設,打造鄉土特色,建設既有新房又有新村、既有新村又有新貌的示范縣、鄉(鎮)、村莊。
我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評定內容,開展省、市、縣級美麗鄉村評定工作,著力打造 500 個美麗鄉村。通過美麗鄉村的評定,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充分發揮美麗鄉村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內在潛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提升。
文案丨來源筑泓/網絡(侵刪)
圖片丨來源筑泓/網絡(侵刪)